开yun体育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37 万家酒店红海厮杀的下半场卷的是生死

发布时间:2025-04-09 05:10:07    次浏览

  近日,酒店之家发布的《2025 中国酒店投资白皮书》显示,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,全国酒店总量突破 37 万家,客房规模超 1850 万间(15 间客房及以上)。

  国内酒店供给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,酒店行业也从野蛮生长的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时代的贴身肉搏,品牌陷入高度同质化的漩涡, 内卷 已从竞争现象升级为生存危机。

  美国管理学大师汤姆 彼得斯曾说过,在日益拥挤的市场上,只有傻瓜才会用价格竞争,优秀管理者会找到一种在消费者心中创造持久价值的方式。

  从过去的量价齐飞到如今逐渐回归理性,2025 年酒店业正在经历一轮大规模洗牌,留在牌桌上的玩家无一不在调整转型,从粗放式发展走向精耕细作。

  2024 年国内酒店业的发展态势已呈现出鲜明的两极分化现象,折射出国内酒店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细分化和消费升级的变革。

  《2025 中国酒店投资白皮书》中指出,中国酒店业在 2024 年呈现出鲜明的层级化特征,呈现 高线精耕细作,下沉野蛮生长 的格局,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多元性与不平衡性。

  城市层级差异明显,新一线城市成为中端酒店发展的主要阵地,70-149 间房型占据重要位置,而四线及以下城市仍以基础住宿需求为主导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2024 年各县级城市酒店市场新开业表现区域分化现象明显,其中四线及以下城市(县级市场)新开业 15 间客房及以上的酒店共 1.73 万家,占比达 37.31%。开yun体育下载

37 万家酒店红海厮杀的下半场卷的是生死(图1)

  其中,经济型酒店(0 2 星)新开业 1.25 万家,占比约 72%,远超其他档位。

  正是看到了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,不论是万豪、洲际、希尔顿等国际酒店集团,还是华住、锦江等本土酒店品牌,都开始围绕着下沉市场展开新一轮的扩张与角逐。

  数据显示,2024 年华住集团在 三线及以下区县 市场中新开了 1205 家酒店,在 142 个三线及以下区县市场开出了首店。

  不过,下沉市场的爆发式增长,一定程度上也凸显当前市场资源错配、区域分化的特征。

  据《2025 中国酒店投资白皮书》数据显示,广东、江苏、浙江三省以超 6 万家酒店领跑,占全国总量的 20%;而青海、宁夏等西部省份存量不足全国的 1%,区域集中度显著。

  《2025 中国酒店投资白皮书》显示,广州、重庆、西安、成都、北京、上海等等这些酒店新开业数量 Top10 的城市,无一不是 红海 中的 红海 。

  酒店之家驿镜酒店大数据平台数据显示,与 2023 年相比,2024 年国内酒店的平均房价和入住率呈现出双降趋势,其中 2024 年国内酒店的整体 RevPAR 同比 2023 年减少 9.67%。

  不难发现,供给过剩、需求分层这一结构性矛盾也导致一部分酒店逐步陷入 高投入、低利润 的恶性循环:

 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,国内酒店业越来越聚焦于存量市场的争夺,而酒店翻牌现象也已经屡见不鲜,这实际上是酒店市场竞争加剧的一个缩影。

  翻牌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酒店行业整体增速放缓,投资人希望通过更换品牌提升经营效率,或借机降低管理费。

  浩华数据显示,2024 年中国酒店市场品牌变更的酒店数量继续增长,全年共有 1572 家中档及以上定位的酒店经历了品牌变更,涉及客房约 15.8 万间,较 2023 年(11.1 万间)增长显著。

  近年来,多家酒店集团在财报中提到,存量改造与酒店品牌焕新成为其重要发展战略。

  例如,华住曾在财报中提出中高端酒店将以存量改造升级为主,锦江酒店(中国区)也通过健身计划、老友计划和存量翻新政策,来保证产品的持续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。

  供需关系逆转下,业主方从 选品牌开业 转向 翻牌求生 ,酒店集团竞争焦点从 跑马圈地 转向 精耕细作 ,一场围绕存量市场的翻牌战悄然来临。

  业内人士认为,目前酒店行业存量市场竞争加剧,未来行业竞争的重点表现形式会是酒店翻牌,业主会向竞争力更强、业绩更好的品牌靠拢。

  当前酒店翻牌越来越快,不仅体现出酒店投资人寻求投资回报的迫切心理,也透露出各大酒店品牌向存量要增量的野心。

  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酒店投资属于重资产投资,通过翻牌在运营效率、业绩表现、市场口碑等方面是否能有可持续的积极提升、程度如何,仍然有待时间去检验。

  前面已经提到,当下中国酒店业粗放式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,野蛮生长的红利也已消失殆尽。

  部分酒店因为缺乏精细化运营能力,只能靠卷低价、抢流量等手段或许能爆火一阵,但却往往难以维持可持续增长,也迫使很多酒店被动打起价格战,行业落入无效竞争。

  而产品和服务是酒店安身立命的根本,不断提升产品力和服务质量,品牌才能实现复购,摆脱行业同质化的困境,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。

  2024 年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已降至 27.6%,首次跌破 28% 大关。

  根据社科院测算,食品支出每减少 1%,文旅、教育、健康等体验消费的预算空间就增加 2.3%。

  以日本为例,1985 年恩格尔系数降至 24% 时,温泉酒店和精品民宿行业迎来十年黄金增长期。

  消费降级表象下,存在着体验经济的升级红利,酒店业正经历着从 标准住宿 转向 场景体验 的关键转型。

  《2025 中国酒店投资白皮书》中指出,2024 年中国酒店行业正经历从 价格驱动 向 服务价值 的转型拐点:

  经济型酒店 服务周到 好评占比升至 25.11%,而 性价比高 降至 13.73%,标志着基础市场从价格敏感转向服务认同。高端市场则呈现更高要求, 服务周到 好评率跃升 4 个百分点至 29.35%。此外,高档酒店 态度差 占比仍达 0.67%,显示情感体验已成为新的竞争短板。

37 万家酒店红海厮杀的下半场卷的是生死(图2)

  在体验经济的主导下,酒店行业正经历一场从单纯的住宿空间到沉浸体验的深层变革。

  如今,随着技术迭代与消费需求升级,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住宿场所,而是渴望通过多元体验得到更多情感释放与文化探索。

  37 万家酒店的残酷竞争场上,不只是大鱼吃小鱼,还是快鱼吃慢鱼的 适者生存 。

  跑马圈地 赚快钱 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,国内酒店市场这轮艰难调整将成为一个去伪求真、挤水炼金的过程,使得行业逐渐向价值创造的商业本质回归。

  可以预见的是,那些具有精细化运营能力、供应链优势、数智化运营能力的酒店,更有可能脱颖而出。

  当行业从 拼规模 向 拼效率 ,每个局中人都需要向极致和效率靠齐,差异化、精细化运营和品牌化发展将成为 2025 年酒店业破局的关键。